【《满江红》:结论、记忆与张艺谋的“戏说”】#满江红 龙门镖局# 张艺谋执导,由他与陈宇联合编剧的电影《满江红》,借助戏曲锣鼓点、生旦净末的戏曲行当、戏曲的插科打诨手法以及混入摇滚风格的《五世请缨》《穆桂英挂帅》《包公探阴山》等经典豫剧的唱段,推动人物性格与剧情走向的反转,以较为大胆的“戏说”手段,道出国家记忆与历史结论的书写,并非单靠史书与教材,我们的民族性格与家国情怀的形成,可能依靠的是不被正史记载的小人物们。#张艺谋用满江红圆了儿时一个梦想#![]() 将小人物的处境与抉择,与重大历史时刻嫁接,属于张艺谋的创作偏好之一。普通人的命运被时代大事件左右之外,他们也在凭借自身的力量,努力改写事件的进程。虽然改写的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但小人物与位高权重者抢夺话语权的行为,往往会被张艺谋赋予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把历史、古装、悬疑、喜剧、戏曲等元素共冶一炉的《满江红》,亦是如此。 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不乏表现家国大义的作品,塑造过许多悲剧英雄的形象。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便在京剧、豫剧、梆子、秦腔等剧种里不断被搬演。不同种类的戏曲对于岳飞故事的演绎,虽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虚构成分,并有角度上的差异,但核心叙事均围绕历史定论展开,所展现的精神内核,也皆在国人集体记忆的范畴。 张艺谋以往的作品,常会融入戏曲甚至曲艺元素,让他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打通“戏里戏外”的边界,蒙上虚实结合的色彩。处女作《红高粱》的音乐,由以唢呐为代表的北方民间曲艺的乐器主导,加重了故事的豪情程度。《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转场由戏曲的变奏音完成,越剧演员何赛飞饰演的三姨太,有不少关于戏曲唱段与身段的展示。《活着》中贯穿始终的皮影戏,侧写福贵一家依附时代的命运沉浮。《千里走单骑》中傩戏里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帮助”中国与日本的两对父子实现情感上的和解。 不过张艺谋的叙事策略,不是为了制造迷雾。擅长改编文学作品、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宏大历史题材的他,对于解构历史、重塑过去没有兴趣,看重的是记忆如何流传。他非常清楚历史的真相就是《一秒钟》里那帧注定会被黄沙掩埋的胶片,但真实的记忆却会留在普通人的脑海,并在合适的时机“归来”,现身于公开发表出版的严肃文学、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以及戏曲、电影的故事文本之中。 或许正因如此,张艺谋迷恋文学的价值、深信影像的力量,一直通过将文学与影像两相结合的方式,为具备民间属性的群体记忆提供登场的空间。他那些亦真亦假甚至荒诞离奇的故事,实则充盈着通往记忆深处的细节。 阅读完标题为(《满江红》:结论、记忆与张艺谋的“戏说”)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