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拍电影,不走寻常路记者万旭明 自谭鑫培主演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武汉人就在中国电影拍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时值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武汉举行,武汉的电影拍摄力量更是为人瞩目。而与众不同的是,在商业电影越来越浮夸的今天,武汉的电影人始终坚持着电影的本分,除了《我的渡口》这类文艺电影,更在新闻纪录片领域默默耕耘。 有经典 《洪湖赤卫队》“塞棉花充胖子” 1962年,第一届电影百花奖开评,由武汉电影制片厂(即现在的湖北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洪湖赤卫队》获“最佳音乐奖”,片中插曲《洪湖水,浪打浪》更是经久不衰,传唱至今。 影片于1960年初开机,外景地选定“遍地野鸭和莲藕,秋风满帆稻谷香”的洪湖瞿家湾。当时的武汉电影制片厂是由文化部直辖的八家电影制片厂之一,与北影厂合拍的这部影片更是集结两厂的优秀力量,著名导演谢添执导,湖北实验歌剧团的王玉珍、夏奎斌主演。 但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剧组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剧组每人每天只有7两伙食,这对正值壮年的人来说实在不够。因为饥饿,演员们各个瘦的脸颊凹陷、肋骨凸现,但影片要展现赤卫队队员的英雄形象,这部皮包骨的样子可不行。无奈之下,谢添只能备下一筐棉花,让演员们塞满棉花充胖子。唯有王玉珍无需如此,她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了水肿。 有开创 百年纪录片,传承至今 常看故事片,观众也许不知道,武汉还是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开创地,拍摄纪录片的传统更是延续至今,在国内该领域享有盛誉。 武汉人开创中国新闻纪录片先河,还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武昌起义中,汉阳人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商行的一位洋人也走上了战场,他们扛着摄影机爬上了汉口大智路英国烟厂塔楼、歆生如口大清银行楼顶等处,拍下清军与起义军交战的场景,其中不乏大智门火车站激战、反攻汉阳、二次光复汉口等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些镜头最后被剪辑成一部名为《武汉战争》的新闻短片,成为中国最早的新闻纪录片。有趣的是,朱连奎其实是一位魔术师,声名远播至英法美德,在欧美巡演时看到了电影,喜爱至极直接买了一套拍摄设备回国,也就是他拍摄武昌首义的这一套。 百年之后,纪录片仍是武汉电影制作的强项。湖北电影制片厂更以拍摄三峡闻名,10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三峡梦正圆》,其中第一集和第四集都曾获华表奖,《长江截流》荣获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 阅读完标题为(武汉人拍电影,不走寻常路 记者万旭明)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