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纸牌屋》的何雨珈。 85后的她,用语言天赋pk美剧—— 美剧《纸牌屋》这两年火了一把,最近,随着《纸牌屋》第二季的播出,同名中文版小说也趁热打铁上市。 让人惊讶的是,翻译这本书籍的是一位85后的成都女孩,名叫何雨珈。近日,何雨珈在成都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是《纸牌屋》吗?“我兴奋得不敢相信” 何雨珈是个典型的成都妹子,尽管在北京生活了八年,却带着男友回成都安营扎寨了。“就是太爱这里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中学老师。她现在每日的工作是白天当老师,晚上就闭门做翻译工作。 据说,在接到翻译《纸牌屋》的工作时,何雨珈给人发了三条私信:一条全是惊叹号,一条全是问号,最后一条则是“是纸牌屋么?”这是去年她刚接到翻译工作时的反应。“因为我是凯文-斯贝西的脑残粉。我当时也在追这部美剧。所以一听到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了。” 何雨珈说,早在《纸牌屋》第一季在国内热播时,就有出版商买下了版权,并在国内寻找译者。“我之前已经翻译过9本欧美著作,其中最喜欢的一本就是翻译的我在港大读硕士时的导师迈克尔-麦尔所著《再会,老北京》。去年夏天,迈克尔-麦尔教授来到北京进行一场 读 者 沙龙,当时担任《纸牌屋》翻译的责任编辑潘江详也刚好在台下,他是迈克尔-麦尔的好朋友,也非常喜欢《再会,老北京》的翻译,我们两个人一见如故,于 是 没 多久,潘江详就邀请我翻译《 纸 牌屋》。 翻看原著犯怵了!“美剧和书完全不一样” 可事实上,要把原著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递到读者的眼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再翻看迈克尔-道布斯的英文原著小说后,即使之前有过9本书籍翻译经验的何雨珈也犯怵了。“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跟美剧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不仅如此,作为英国老牌政客的迈克尔-道布斯文笔十分老练,我写的时候,就像有位大叔在我身后,冷峻地盯着我看,我几乎读完每一章都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何雨珈说,“书是以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为背景,美剧则把背景搬到了现代。英美两国完全是不同的政体,好多事情的处理方式也很不同;第二,为了吸引观众,美剧中添加了不少的吸引眼球的情节。书中主线更为清晰。” 当然身为85后的翻译者,何雨珈自觉这条道路很辛苦。比如为了精准地表达原著小说,她花了大量时间去查证和了解书中提到的背景知识。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强 摄影 陈羽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