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要闻
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名家荟萃 用文化安抚心灵 发布时间: 2013-08-18 09:07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林旭娜 吴敏
第二届南方国际文学周佛山图书馆分会场现场。卢奕诚 摄 核心提示 “知识、智慧、思想,每一种都闪烁光芒。无数颗真诚而不失傲骨的心,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这是中国光芒,即将普照在南方的大地上。”昨日上午,中国光芒·第二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颁奖礼在佛山举行,现场颁出非虚构写作的“文学类”、“历史类”、“传记类”3个大奖和6个特别奖,来自国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历史研究者、媒体人现场分享对非虚构写作的理解,并为获奖者颁奖。 “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是国内第一个同类奖项,其评奖宗旨是遴选出年度最优秀的中国非虚构作品和作者,评奖同时强调“非虚构”和“写作”,首先是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次是讲究写作的技巧和可读性。 颁奖礼上,国家一级演员李仁义朗诵了莫言的散文《童年读书记》。 非虚构文学更像立体的雕塑 “如果说新闻通讯是绘画,我觉得非虚构的文学有点像雕塑,更加立体地展现了人物。”莫言说,非虚构写作也好,报告文学也好,它跟通信报道是有区别的,也跟纯粹小说不一样,这是两种不同文体。如果非虚构作品一点虚构也没有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读过很多被大家称赞的传记文学,还是有虚构的地方。” 同时,莫言还谈到,新闻报道必须绝对真实,它盯着事件的过程,呈现人物的行为,而非虚构文学或报告文学,不仅要呈现事件的过程,还要呈现事件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 李敬泽对非虚构写作也有独特的见解:“非虚构的写作不是一个题材问题,它首先是个精神问题,是个伦理问题,是一个写作者与这个世界与他的读者之间的伦理和道德的承诺。践行这个承诺,告诉读者我们在写作中,将要抵达那个真实,这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雷颐对非虚构写作跟纪实的史学作品的比较,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谈到,从概念上说,史学就是非虚构写作中的一种形式,因为之前人们没有非虚构写作这个概念,史学是最早的非虚构写作,他们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对过去的事情进行非虚构写作,一切要言必有据。 “现在非虚构写作能够流行,让人重新提到报告文学,但两者也有区别,因为报告文学中掺杂着太多作家的想象和主观感受。”雷颐说,何为报告文学,就是要么忽视什么,要么弘扬什么,或者是摈弃什么,这些都是可以虚假的。非虚构写作则要摈弃这一点。 文学周不再是小圈子聚会 南方国际文学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跨界”,今年文学周不再成为文学圈小圈子的聚会,而更多地邀请到了贾樟柯、白岩松等具有公众传播力的文化名人来谈文学。在著名导演贾樟柯看来,写作是一个人与自己交谈、感受生活、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和习惯。“我觉得文学、诗歌是我们最容易阅读、最容易接触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艺术方法,无论是画家还是导演,我们这些所谓从事视觉艺术的,就文学应该是一种方法,一个基本的素养,一种基本抒发的习惯,不是你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导演,你就不要再写文章,一定不是这样的,要保持一个写作的习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事长莫高义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了文学作为“人学”温暖人心的作用:“在不少人看来,文学也许是无力的存在,文化活动是某个圈子的活动,但本届文学周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在座诸位嘉宾的参与、示范,将值得世人为之景仰的知识、智慧和思想的光芒,扩散至更多的人;期待用文化的力量,消解我们患得患失的焦虑,安抚我们疲惫困顿的心灵,温暖我们忙碌奔走的人生,让我们在膨胀的物欲中多一份淡然,在尘世的喧嚣中修一颗静心;我们相信,集腋成裘,集沙成塔,无数这种微小的分享集聚起来,将成为足以让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多名获奖者出身新闻界 白岩松以新闻人身份成为非虚构写作大奖的终身评委和颁奖嘉宾,他把自己视为非虚构写作者的同行。“从我踏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新闻的那一刻起,所追求的就是非虚构,因为新闻要求真实和客观,虚构是我一生的敌人。”这是白岩松昨天在颁奖台上的“告白”。 有意思的是,此次“非虚构写作”大奖三名获奖者中有两位出身新闻界,解玺璋曾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毕业于新闻系,是一名老记者。陈徒手现为《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室主任。在6个特别奖项中也有2名获奖者从事新闻工作,新锐探索奖得主郑小琼就职于《作品》杂志,时代表情奖得主李宗陶为《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我发现真正有非虚构的观念,开始于上学前知道1 1=2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希望所有的人以后在孩子知道了1 1=2之后,就有一种非虚构的精神植入到他的体内,因为1 1真的不能随便等于3或4。”白岩松认为,非虚构的理念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培养这一逻辑思维尤其重要。 白岩松对非虚构写作这样点评:“我尊敬所有擅长用想象力进行虚构写作的作家和写作者们,但是从我职业的角度来说,虚构是我一生的敌人,而且尤其要警惕的是外在被所有人认为一定是非虚构的,比如说电视眼见为实,新闻一定是真实客观的,我觉得更要警觉,因为他们要是虚构起来的话,制造的破坏力就真的太大了。” 雷颐发现很多记者写的深度报道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客观,他们摒弃了以往报告文学的写作方式,把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一点一点还原。 阅读完标题为(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名家荟萃 用文化安抚心灵)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