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点名19个重点大城市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并列出小学和初中入学划片就近入学的时间表和具体指标。虽然类似“免试就近入学”、“划片入学”的提法有些老调重弹,但在教育综合改革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教育部针对19个重点城市单独划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声势和力度算得上是空前。个人以为,教育部政策和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的政策将带来不少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政策在过渡期同时存在变化和延续,家长不可不关注,也无需过于焦虑。 学区房涨价难挡 “就近入学”有学问 去年,关于北京天价学区房的报道和讨论还不绝于耳。现在看来,之前热议的“天价”只能说远远没到天花板,随着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学区房的价格不仅最为坚挺,而且上涨的势头还会继续保持。承载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房,其价值远超出房屋自身的居住属性,因此很少受到房价调控政策的影响。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学区房交易的高峰期。 无论是解决孩子入学的“刚需”,还是出于保值增值考虑的“投资”,入学政策的调整将刺激学区房市场更为活跃。不过,学区房的活跃期也是困惑期,很简单,学区房并非完全是一个距离的概念,而是一个划片的政策概念,只有列入目标学校招生范围的住房才属于学区房。而随着教育部政策的出台,接下来包括北京在内的重点大城市将遵循教育部划片就近入学精神,梳理调整原有招生入学政策,同时重点研究现有划片格局,并依照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分布的原则适当调整划片范围。比如,西城教委日前就表示,今年小升初,将针对该区第七片区进行调整,即西城区北部的优质中学将向第七片区开放,接受该片区的大派位。 另外,区县教育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学区房的原有价值内涵。东城将新增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部分普通小学今后有望全部直升优质中学,那么原有普通小学的学区房无疑会升值。而一些区县为避免家长提前锁定目标校和学区,每年也会对学区划片进行微调。 还有些技术问题不容忽视。即使买到片内的学区二手房,目前部分小学入学要求房主入住年限,孩子和户主是否直系亲属等具体条件,看似细小,但很关键,如提前不了解清楚,虽然住进学区房,也不一定能进入目标学校。 压缩择校范围 推优预计暂时延续 教育部政策能否真正破解重点大城市择校难题还有待观察,但压缩择校空间的意图和力度则有目共睹。年初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这次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对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提出不少指向性很明显的限制措施。 比如教育部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小升初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这招其实是很有“杀伤力”的。之前海淀区率先试点义务教育网上招生系统,北京去年已采用全市统一的网上招生系统,今年这个系统推进的范围和力度估计会更大,这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跨区、跨片的入学变动会直接在网上系统显现出来。还有个变化值得关注,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将要求学校预报招生计划,学校需按计划提前进行招生申报,计划如调整,需上报教委批准。 从目前公布的政策来看,特长录取将是今后几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合法的择校渠道。随着比例的不断压缩,特长生录取将是一条越来越窄的通道,这也意味着比拼特长入学的门槛越来越高,相应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此举既会刺激部分家长更急切追逐特长入学的“窄门”,同时也会引导不少家长放弃特长培养的功利想法,让孩子的兴趣回归兴趣。 另外,曾引发社会争议的“共建”方式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退出小升初招生方式。从全市层面来看,“推优”未来很可能被逐渐压缩,或许最终在某个时间点完全取消。各区县的推优政策暂时应不会“一刀切”。这涉及我们如何理解“随机派位”的范围。因为,“大派位”是片内所有学生的随机派位;“推优派位”则是面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实施的随机派位。从实际操作角度分析,小升初推优方式在未来三年很有可能会延续。 阅读完标题为(北京学区房难挡涨价 “就近入学”有学问)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